English

800户京沪市民接受电话采访直面北约暴行

1999-05-26 来源:生活时报 ■勺海 我有话说

●第一反应:愤怒,轰炸中国大使馆是“试探中国的反应”,“误炸”是撒谎。

在5月14日至5月16日期间,按照严格的概率抽样方式访问的831名被访者,100%表示知道北约轰炸中国使馆这一事件。

所有被访者中,69%的被访者是从电视新闻中知道这件事的,其次是从报纸(14%)和广播(8%)中获悉的,少数人是看到了游行的人群才获悉此事,还有人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消息。

40%的被访者的第一反应是“愤怒”。36%的被访者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或“难以置信”。

四成的被访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大使馆的轰炸的目的是“试探中国的反应”;16%的人认为是“警告中国不要反对轰炸南联盟”;14%的被访者判断是“威胁与美国作对的国家”;7%认为他们在“显示实力”;也有6%的市民说:美国“自大以致疯狂”了。

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不相信“误炸”一说。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整个事件的解释前后矛盾,对事实真相含糊其词,人们凭借经验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人总是不愿谈及某件事的细节,那说明他在试图掩盖什么,他在撒谎!

●“比平时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被京沪两地的大多数市民看作是最好的抗议行动。25岁以下的被访者中有高达91%的人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而非激烈的抗议。

5%的被访者参加了有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3%的被访者自发地去美国使馆或领事馆示威,11%的被访者参加了有组织的集会;22%的被访者以拒绝购买美国货来表示自己对北约暴行的抗议。

“比平时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58%的被访者以这种实际的行动来为自己的祖国强大奉献一份力量。

轰炸事件也改变了人们媒体接触的习惯:84%的被访者被称自己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68%的被访者比平时爱买报纸了。

对于轰炸事件,北京市民比上海市民表现得更为关心。在上海,75%的被访者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而在北京,这一比例高达94%。在上海,57%的被访者比以往更多地购买报纸,而北京的比例则是79%。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北京人爱关心大事的特点。

“比平时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这被京沪两地市民中的绝大多数(64%)看作是最好的抗议行动。当被问及“对于这一事件,您认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更为激烈的抗议还是冷静的思考?”77%的被访者表示“需要冷静的思考”。京沪市民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差异。

分析显示,25岁以下的被访者中,高达91%的人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而非激烈的抗议,比其他年龄段中的比例高出10多个百分点。

●轰炸事件降低了京沪市民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好感。

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几乎没有影响京沪市民对美国的好感,但北约轰炸我使馆事件使得市民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喜爱率降低了至少20个百分点,同时,不喜爱率提高了至少24个百分点。不过,如果北约答应了中国政府的要求,则可以使对美国的喜爱率回升8个百分点,不喜爱率下降16个百分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